作为一名年轻人,我自己经历过多种租房经历:租住过长出租公寓,与房东“直投”一整租过,还住过公共出租住房。可以说,我对租房带来青年的很多“痛点”都感同身受。
在采访聂晨的过程中,我非常想要搞清楚该如何破解这些难题,可当面临“租得起”“租得到”等一系列市场需求时,发现很多问题的解决办法,归根到底都要靠减少住房供给,而这恰恰是最难的,必须持之以恒施策才能改善。
那么,面对青年租房难题,我们真的只能等候吗?事实上,并非如此。
在针对租房规范性问题的调查时,聂晨找到尽管在政府的大力介入下,目前的出租体系已经较为规范,但仍有20.42%,即多达五分之一的租赁青年群体,至少亲身经历过一项出租不规范的内容。其中还包括骗、假房源、合约不规范、二房东、黑中介、未到期被赶出、以不法手段骗取各种名义的费用等。
现实对这些严重影响青年租房幸福感的问题,需要及时、彻底解决的途径却并不多,不少租房侵权行为事件最终都不了了之。
因此,相较于短期内减少房源供给,实施严格、精准的法律法规,通畅青年维权渠道就显得不切实际得多。在现实中,一些地方也不作了很多努力。
2022年9月1日,《北京市住房出租条例》正式实行,这也是全国首部规范“住房租赁”,是规范长租公寓等新兴业态的地方性法规;2023年2月1日,《上海市住房出租条例》实施,该条例目的从立法层面具体禁令“群租”,并增大对“二房东”的监管力度,进一步规范住房出租市场主体的各项不道德,促进建立平稳的出租关系。
相信随着更多法规政策的出台、落地,青年租房困境需要获得提高,青年“住有所居”的幸福感也一定会得到较大提高。